提起八十年代的校园,你会想到什么?蓝底白条运动服?铁质的铅笔盒和饭盒?港星们的不干胶贴画?简洁而干净的教室还是挂历纸包好的书皮?八十年代的校园青涩,质朴、简单。时间都仿佛放慢脚步驻足窥探。
图文集《八十年代中学生》中收录的珍贵照片曾引起一阵怀旧潮。最近,这些作品的拍摄者摄影家任曙林出了一本新书《不锈时光》,说了自己很多的往事,最受关注的还是关于八十年代中学生拍摄的幕后故事。
1979年,摄影师任曙林在煤炭科学院的电影室上班,负责拍科教影片。他喜欢拿着单位的相机去三百米开外的171中学里溜达,先去找了171中的校长,双方约定好上课的时候不能拍,体育课、美术课以外的课不能进教室,其他的空间都可以去。
171中的校园很小,除了操场、教室、楼道,似乎也没什么别的地方了。但任曙林天天去, 他在空无一人的学校操场坐下,什么都不想,什么都不做,周围安静极了,耳边的声波却震聋发聩,这个奇妙的体验带来极大震撼,那是属于他的世界,他被彻底征服了。校园,任曙林一拍就是十年。
任曙林的照片,看起来很熟悉,这种熟悉记录了一个时代,也超越了一个时代。它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:教室,他拍出那个时代女孩的宁静之美,这是最奇妙之处。
我喜欢清爽的短发
我有一个编辫子的同桌
北京一七一中学教室,1984年7月
一开始,学生们并不接受他。因为八十年代初的学生对于被生人偷拍很有戒备。任曙林花了小半年时间和学生们磨合。刚开始拍出来不能用,“都不对,自己看着都不满意”。但他慢慢找到了感觉。
双马尾和彩色皮绳
课间前后桌两人交流课文
北京一七一中学教室,1983年12月31
还记得每年的新年联欢晚会吗
教室里的桌子拖成一圈
班长和团支书高声歌唱
你就在温馨的烛光中微醺
北京一七一中学教室,1984年12月31日
因为值日表结下的友谊
其他同学放学后
我们一起打扫教室
北京一七一中学教室,1986年6月
任曙林当时用单位的相机去拍,借到500mm的折返镜头,必须得用三脚架,但他很不愿意在校园支三脚架,只得常常坐在地上,他发现一个特别的世界。中学生老在动,其实主要是腿在动。对手的动作,学生有时候还会有一些掩饰,但是腿和脚很难掩饰住。学生的鞋、袜子、裤脚、裙边在变化的时候,好多的秘密也就出来了。
凉鞋里穿长袜还很流行
斜挎包也非常耐看
在操场边坐成一排
看操场上风云变幻
北京一七一中学操场,1981年6月
我看到一本好看的书
把精彩的故事分享给你
我就一直傻傻地靠在墙边
讲了很久也不敢看你
北京一七一中学教室,1983年6月
北京一七一中学操场,1986年7月
升旗仪式和表彰大会
跳广播体操总是慢半拍
整齐的蓝衣白鞋
几乎成了定义青春的标签
北京地坛体育场,1984年7月
照片上的女生叫王琳,当时正在和男生早恋,那天放学后,教室里就剩下他们两人坐在一起聊天,忽然听到有人来,两人慌忙分开。走进来的正是任曙林,他按下快门,捉住了这个瞬间。他觉得自己是个不应该出现的第三者,拍下他们后,他悄悄地走了。
放学后我们常常一起聊天
亲密又羞于被认出
听到一点声响就慌忙分开
北京一七一中学教室,1985年4月
白裙翩然 安静的操场
雨后泛起泥土的气息
老狼也回忆起了他的中学恋情
北京一七一中学操场,雨后,1984年6月
少女含苞待放的美
定格在这个美好的背影里
含蓄而隽永
北京总政游泳馆,1985年6月
画室里的女孩
阳光下的男孩
室内和室外
动和静、明和暗的对话
北京一七一中学美术教室,1983年5月
任曙林自述
我是任曙林,1954年出生于北京。父亲是1949年进城的军人,母亲生长在北京,家庭有满族正蓝旗的血统。我算是北京人,不是原住民。
我在北京的三里河长大,那里紧靠着玉渊潭地区,我小时候常常去那里玩。五六十年代的玉渊潭是一片真山真水。我很小就进了幼儿园,是全托,只有周末在家里睡觉。七岁上小学,每天要挤汽车好几站,不记得有大人陪着。上中学不久,参与了学校的事情,就搬到学校住,时常周末也不回家。初中后当了工人,基本就是春夏秋冬都在工厂了。我算是离开家比较早的人吧。
父亲是农民出身,喜好大自然里的东西。在他的带领下,我心中最早的一些意象就来自那山那水,那西天的云霞。由于“文化大革命”,父亲的照相机很早就落在了我的手里,不知不觉中它成了我无言的伙伴,忠心耿耿,不离不弃。
拍照片对于我就像是增加了一只眼睛,看见了眼睛看不见的东西。在我看来,学生与矿工没有区别,都能勾起我遥远的遐想,至于798的房子就是生命的舞动。我身边的女人与不相识的女人都是一面镜子,可以看见不熟悉的自己,至于那个小孩儿简直就是我前世的弟兄了。
我喜欢爬山,山里的一切胜过拍照片,那是我生命的一部分,不会有什么意义在眼前晃动。慢慢地,眼前的景与物恍惚成了自己,总想进入其中遨游驰骋,那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。照片是个幽灵,也像个黑洞,诱惑着我痴迷不返。
我有时会想到,如果有外太空的生命来造访我们,也许只有照片可与他们沟通。在照片中,人们是没有年龄的。
1979年6月,北京顺义。我们发现了一位老农,大家兴奋起来,狄老师上前说了几句,老者停下农活,站在了那里。我们拍照,狄老师拍我们。
(左起:任曙林 池小宁 王晓松 范生平)
1980年10月,山东济南
任曙林还拍了很多矿区照片,多年过去了,还有很多照片还未面世,关于他的摄影世界,我们才刚刚走进而已。
《矿区劳动者》,河南鹤壁矿务局,1992年8月
-End-
你感受到八十年代校园中的恬静之美了吗
本期作者:路艳霞 本期编辑:关一文
本期监制:贾 薇
原创新媒体制作人员:路艳霞、关一文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